【傷痛防護】媽啊受傷了 我該找誰處理

發表於 2016/05/12 11,115 次點閱 0 人收藏 0 人給讚
給讚
收藏

當大家發生運動傷害的時候,一般都怎麼處理?

(照片來源: 林冠廷)

根據筆者自身經驗,絕大多數都是自己處理,而自己怎麼處理?這就五花八門了,在後續的文章,會分享一些相關的處理原則與方式,歡迎大家參考,而在本篇中,就列出一些大家可以去找的關鍵人物。


骨科醫生

一般來說,台灣的運動傷害歸類在骨科比較多,在醫學的觀點,只要會影響到活動的都算運動傷害,舉凡退化性關節炎,骨刺,骨折處理,甚至換人工關節等,所以跟一般大眾認為的什麼打籃球、爬山、游泳...etc所受的傷有稍許的不同,當然還是可以看一些簡單的扭傷,撞挫傷之類的問題,通常骨科醫生會配合X光判斷骨頭是否有問題,然後再做進一步的處理。


復健科醫生

復健科處理的事情五花八門,從幼兒發育的問題,到腰酸背痛,到老年人中風等等...etc,其中,運動傷害也是一環。就算是開完刀之後,也必須經由慢慢的復健,才能回到一般的正常生活,也才能回到運動場上;這段路程是很艱辛的,也是很多的運動選手不得不經過的一條路...。


中醫師

所謂的中醫傷科,相信在台灣大家都不陌生,對於處理扭傷拉傷等運動傷害,運用針灸、拔罐再配合一些中藥材的補充和理筋手法的幫助,往往可以讓受傷的人感到明顯的差異。


物理治療師 (PT)

是配合復健醫師的處方來協助處理病人的人,也就是實際在協助復健的專業人士,不只在醫院,再訪間復健診所都可見到他們的身影,運用醫療知識再加上專業的技巧,一步一步有耐心的協助受傷的人回到正常的生活。


運動傷害防護師 (AT)

或者稱為防護員,在台灣算是剛起步的職業,一般來說在職業球隊(職棒、職籃),會看到他們的身影,或者一些運動賽事的防護組可見到。處理的工作和物理治療師有點類似,但主要工作場所在運動場上,做第一時間的受傷處理,另外也會協助受傷的運動員做運動復健與訓練,直到讓受傷的運動員回到運動場上。


國術館

想必在台灣大家都不陌生,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,專治跌打損傷,特別是老一輩的人會比較喜歡去。和上述幾個職業最大的差異,是有沒有國家證照,當然仿間也很多民俗療法的認證就是了,如果要去,最好要打聽一下這位師傅的技術如何,因為好與壞的落差...個人經驗是差滿多的...。

各種運動相關防護醫療照護者更司其職,能提供的服務與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 (照片來源: 林冠廷)

以上這個圖,是簡單介紹一下醫生、物理治療師、運動傷害防護師的工作職責,醫生主要是將病人恢復到一般生活狀態,物理治療師是協助病人回復到一般狀態,運動防護師是協助人們回到運動的狀態,運動教練是協助運動員把體能技術提升到職業的水準。而後三者,是必須配合醫生的指示進行處理的。


而什麼是一般生活狀態,跟一般狀態呢?簡單來說醫生最主要是讓你維持生命跡象,但有可能生活上會有些問題,物理治療師(PT)可以讓你跟正常人沒兩樣的生活,可從事一般活動例如做家事,運動傷害防護員(AT)則可讓你回去運動。

讓我舉個簡單的例子。一個愛打網球的朋友最近得到了嚴重的網球肘,甚至連扭毛巾跟拿起咖啡杯都有問題,去看醫生,醫生說你使用過度要多休息,開些藥給你吃,暫時別打網球,不然你改游泳就不會有網球肘了!然後到了復健診所找物理治療師(PT),PT用些理療儀器跟手法讓這位朋友可以扭毛巾跟拿杯子,但激烈的網球還是不能打,最後找到了運動防護師(AT),藉由一些手法與運動訓練甚至是貼紮的輔助下,終於可以快樂打網球了!然後為了精進自己打網球的技術,還特別報名網球特訓班找專業的網球教練來學習!


以上是簡單舉例,一個完整的受傷處理流程,從專業分工的角度來看就是按照上面的關卡跑,醫師->物理治療師->運動傷害防護師->教練,但目前在台灣地區其實不一定每個人都可以很完整的跑完這流程,更多的時候是自己摸摸鼻子等身體自然好,期望未來大家一起努力,讓每個朋友都能在快樂運動之餘,還能受到最完善的照顧!


*運動問題 就看運動筆記*

往下滑看下一篇

抵達終點!沒有更多文章了!

請在此留下訊息,我們會盡快回覆您的問題

跑步足跡 + 30